English

东京“淘书”小记

1998-11-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林申清 我有话说

东京的旧书店真多,多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曾见过一本“东京古书店名录”之类的工具书,粗粗数一下,竟不下千家。平心而论,负笈东游两年多,对国内盛传的当代日本的汉学研究水平实在不敢怎么恭维,但东京的旧书店却是实实在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记得是哪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评论一个国家文化兴旺发达与否,不仅要看它的出版业,更要看它的旧书业。

东京书店的最集中地在神田神保町,神保町有一条闻名世界的书店街。按日本人的习惯,各种东京市区地图上,除了交通主干线外,一般都不标路名,但书店街却是例外,在许多东京地图册上,都明白无误地标有“书店街”三字。不过,书店街只是个象征性地名,它只是说明许多书店都集中在这一带街区上,而并不是说都在这条马路上。手里有一张《神田古书店地图帖》,地图上详细标有这一地区的130多家古书店的地理位置,地图背面为《神田古书店名簿》,扼要介绍各家书店的特色和经营范围。即使是初来乍到的读者,想要哪一类书,按图索骥即可找到专业书店,而不必费时费力地一家一家查访,难为古书店业主们想得如此周到;这类地图又均为免费赠送,到神田一带后,可向书店任意索取。

第一次逛神保町时,有热心的日本友人神野先生做向导。神保町的旧书店用鳞次栉比来形容决非夸张,只是在这并排的书店间,有时会夹杂一、二家小服装店,店堂里播放着节奏强快的音乐,和四周宁静的书店氛围相比,显得很不协调。神野先生不无伤感地告诉我,今非昔比。这些小服装店等,原先也都是书店,由于经济不景气,不得不改弦更张。于是我不由地想起出国前所见上海大小书店纷纷兼营服装的尴尬景象,不同的是两国经济背景正好相反,那时是中国经济过热的年代,服装属于暴利的行业,暴利的服装业打败微利的图书业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经济飞速发展还是绝对低迷,似乎图书业都是首先的受害者,我感到深深的悲哀。

在一家旧书店里,我忽然想起心仪已久的《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静嘉堂是日本“民间收藏汉籍宋元善本最多的文库,又因收购有号称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宋楼”的全部藏书而格外令中外学者瞩目。静嘉堂于1933年曾出版有《静嘉堂宋本书影》,曾在上海图书馆见过此书,为黄裳先生旧藏。后先师顾起潜先生告诉说静嘉堂近年又有更全之本问世。惜无缘一饱眼福。于是在神保町留意寻找,终因此类书在日本亦属冷僻之物,一时竟不见踪影。大约一年多后,有友人相告说在某家旧书店见有《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大喜过望,但一问价格,竟要6万日元,比原价整整贵了一倍还多,只好惭愧囊中不丰。然心中毕竟有所不释然者。一日,与东京外国语大学中文教授高桥先生说及此事,他说:“此书出版至今不过三年,出版社当有库存。”高桥先生大概也是什么图书俱乐部的会员,似乎日本大学的教授都和书商有密切联系。果然,一个电话过去,书商就把书直接送到高桥先生手中,而且八五折优惠。日本旧书商之“捣浆糊”,也由此可见。不过我想,这更多的是一种书缘。生平好书,然由于各种原因,曾与许多书失之交臂,初到日本,却享受到了当时国内还很少有的图书俱乐部会员待遇,得到了留日期间最想得到的书,就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了。

话分两说。东京各大学周围,往往也是旧书店的集中地,有时甚至住所附近也会有一、二家。在东京期间,去得最多的则是学校及住所附近的旧书店,而非名声在外的神保町。记得住所附近的旧书店里大多设有“百元均一”的书架,即这些架上的书,统一售价100日元。只是“百元均一”的书大多数都是文库本,而文库本日本人随读随扔,故尽管便宜,对旧的文库本,仍然少有人问津。我辈阮囊羞涩,故常常徘徊于“百元均一”的书架前。手里有几部相当不错的书,包括几部精装本,如《近代日本的文明学》、《假名书法入门》等,均“淘”自“百元均一”,至今犹觉得意。100日元是一枚硬币,感觉上犹如人民币一元,在东京真的连喝罐饮料都不够,却能换得如此精美之书,实在是够便宜的。闲暇时翻看这些书,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东京时淘旧书的情景,可惜现在的上海已经很难重温那份乐趣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